宝妈育儿常识网 生活百科内容页

审计监督名词解释

2025-04-24 07:55:06 生活百科

审计监督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会计准则等标准,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宏观调控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具体来说:

审计主体:即实施审计监督的一方,通常是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专业审计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比如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署及各地审计厅、局)、社会审计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等)以及内部审计机构(企业或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部门 )。

审计依据:开展审计工作所遵循的标准,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财经政策、会计准则、行业规范等。这些依据为审计人员判断被审计事项的合规性和合理性提供了明确的尺度。

审计对象:也就是被审计监督的客体,涵盖各类经济组织和单位,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审计内容涉及这些单位的财政收支(如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财务收支(企业的各项收入与支出 )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如投资决策、项目运营等 )。

审计目的:通过审查、评价和鉴证等一系列活动,一方面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规定,揭露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财经法纪;另一方面,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其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审计监督还能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信息支持,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